SMT打样过程中五种常见的印刷缺陷

  在电子制造行业中,表面贴装技术(SMT)是高效率、高精度生产的核心工艺之一。然而,即使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经验,SMT打样阶段仍可能出现一些印刷缺陷。这些缺陷如果不及时解决,不仅影响产品质量,还可能增加后续返修成本和交付周期。


  一、焊盘开裂


  缺陷表现:焊膏无法在焊盘上形成完整的覆盖层,部分焊盘出现裂纹或不连续的状况。


  产生原因:


  1. 焊盘表面污染或氧化,导致焊膏无法牢固附着。


  2. 印刷钢网张力不足或开孔尺寸设计不合理,造成焊膏分布不均匀。


  3. 焊膏粘度过高或过低,影响其在焊盘上的附着效果。


  解决方法:


  1. 在印刷前彻底清洁PCB焊盘表面,确保无油污、氧化层。


  2. 定期校准和检测钢网张力,并根据焊盘尺寸优化钢网开孔设计。


  3. 选用适合的焊膏型号,严格控制其存储和使用环境(如温度和湿度)。


  二、锡膏溢出


  缺陷表现:焊膏溢出焊盘区域,甚至污染相邻焊盘或PCB表面。


  产生原因:


  1. 钢网厚度过大或开孔设计过大,导致焊膏超量印刷。


  2. 印刷压力过高,焊膏被强行挤出焊盘区域。


  3. 焊膏黏性不够,易在刮刀运动过程中溢出。


  解决方法:


  1. 根据焊盘设计规范调整钢网厚度和开孔比例,避免过量印刷。


  2. 合理设置印刷机的刮刀压力,避免过高的压力引起溢出。


  3. 选用高黏性的焊膏材料,确保印刷过程中的稳定性。


  三、焊膏偏移


  缺陷表现:焊膏未完全覆盖焊盘中心,出现明显的偏移。


  产生原因:


  1. PCB夹持不稳或未正确定位,导致印刷偏差。


  2. 印刷机精度不足或未正确校准。


  3. 焊膏本身流动性过强,印刷后在焊盘表面发生移动。


  解决方法:


  1. 定期检查印刷机的夹持系统和PCB定位装置,确保其工作正常。


  2. 提高印刷机的对位精度,定期校准设备。


  3. 优化焊膏配方,减少流动性对印刷精度的影响。


  四、焊膏不足


  缺陷表现:焊膏量明显不足,无法形成完整的焊接点。


  产生原因:


  1. 钢网开孔堵塞,导致焊膏无法完全透过钢网。


  2. 印刷机刮刀压力不足,焊膏未能充分填充钢网开孔。


  3. 焊膏储存时间过长,导致性能下降。


  解决方法:


  1. 定期清洁钢网,避免焊膏残留堵塞开孔。


  2. 调整刮刀压力和角度,确保焊膏能充分填充钢网。


  3. 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新鲜焊膏,避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材料。


  五、锡珠产生


  缺陷表现: 焊接完成后,在焊点周围出现细小的锡珠。


  产生原因:


  1. 焊膏中挥发性成分过多,导致焊接过程中飞溅。


  2. 回流焊升温速度过快,焊膏中的溶剂未能完全挥发。


  3. 焊盘设计不合理,导致焊膏流动性过强。


  解决方法:


  1. 选用高品质焊膏,减少其中挥发性成分的比例。


  2. 优化回流焊工艺曲线,适当降低升温速度。

  3. 根据焊接要求优化焊盘设计,避免过大或不规则的焊盘形状。


  英特丽集团具有3大ODM开发中心,工程师100+。OEM工厂SMT线体全部采用进口一线西门子、松下等品牌设备,同时采用智能工厂(ERP\MES\WMS)生产管理模式; 并通过ISO90001、ISO14000、IATF16949、ISO13485等各项体系认证;公司重点业务方向聚焦汽车电子、新能源、医疗电子、军工、工控、物联网、部分消费类等产品;公司规划五座生产基地,2025年达成150条SMT产线规模;目前,江西、安徽、山西、四川、湖北五个智造基地已初具规模;我们目标把英特丽电子打造成一站式ODM+EMS智造服务行业标杆。

Copyright © 2020-2022 赣ICP备19014000号-1 赣公网安备36100002000168号 江西英特丽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